太子妃馴夫記第 4 章

第 4 章

這一日,我随太子進宮。他去上朝,我則是赴太後娘娘的後宮家宴。

說是家宴,來的人其實并不多,除了太後、皇後與我以外,便是舒貴妃和她的小女兒九公主,外加幾位我叫不出來名字的娘娘。

因為我平日裏也不關心後宮密辛,嫁入皇家後,亦日日和太子在東宮裏鬥智鬥勇,以至于我實在沒有搞清楚後宮各位娘娘的情況。只知道舒貴妃雖然年過三十,卻依舊聖寵不衰,膝下育有十七歲的二皇子和五歲的九公主。

我今日梳了個随雲髻,身着杏黃色妃袍,緊跟在頭戴鳳冠、着明黃色禮服的皇後娘娘身後。

我在心裏犯嘀咕:後宮果然是重尊卑等級,光看衣服顏色,即表達了我倆是尊貴得不要不要的婆媳倆。

貴妃提前抵達了太後的壽康宮,與小公主一同和太後說話逗趣,太後被哄得很開懷,整個壽康宮裏笑語連連。

我看皇後娘娘的臉色,似乎不太好看。

小本本記下來:皇後和貴妃應該是這後宮的兩大勢力,皇後得的是實打實的地位和好處,但貴妃得寵呀,女人總是恃寵生嬌、恃靓行兇的。

我跟皇後方一入席,滿屋子的妃嫔與丫鬟們便依着禮儀問安,皇後娘娘先淡淡說了句“起來吧”,接着攜我給太後問安。

唯獨坐在太後身旁的舒貴妃毫無動作,僅僅是笑道:“姐姐來了呀。”

哇,膽子好大,見了皇後都不行禮,周圍人還都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。

舒貴妃看向站在皇後三步後首的我,突然高聲道:“哎喲,哪裏來的天仙一般的妹妹?”

太後點了下她的腦袋:“你這皮猴,連太子妃都不認得。”

“見過貴妃娘娘。”我施一禮。

舒貴妃狀似恍然的“哦”了一聲,笑道:“原來是太子的新婦。我記得是鎮南将軍家的嫡女吧?”

“是。”

“雖是第一次見你,但你的故事,我到一直有聽宮人提起過。”

——哦?我這麽有名的嗎?怕不是什麽好名氣吧。

貴妃接着道:“聽說太子妃本不在候選冊子裏,是那日跟着打馬球,才得了太子的青睐;又聽說,太子妃生長在南邊,不太懂我們金陵的規矩,還常惹太子不開心呢。這樣吧,我把我家小九的教習嬷嬷送去東宮給太子妃,如何?我們小九的教習嬷嬷,教導過宮內諸多妃嫔公主的舉止禮節,定能幫到太子妃。”

她這番話的語氣是誠懇到不能再誠懇了,內容也是打臉到不能再打臉了。

她一是指我太子妃之位來路不正,為投機取巧和鑽營所得;二指我入了東宮後,與太子不慕;三指我規矩差,不懂禮數。

雖然看着是針對我,但實際上,打的都是皇後的臉。

偏偏太後也不知道怎麽想的,居然幫着說了一句:“九兒的教習嬷嬷,到确實是不錯。”

我跟在皇後娘娘身後,看不清她的面部表情,但想來應該是差到不能再差了。

果然,皇後低沉着聲音道:“我兒和丹心成婚以來,一向和睦。倒是貴妃,也不知道管好宮裏的下人,由着他們說東宮的不是,真是膽、大、包、天。”

最後四個字,她一字一度,咬得很重。也不知是指奴才們,還是指貴妃。

貴妃卻神色不驚,依舊笑靥如花,甜絲絲道:“妹妹可是一直有好好管教宮人的,這番話,臣妾是服侍皇上時,從皇上身邊的宮人那兒聽到的呢。想來姐姐已經好些日子沒有伴駕了,便沒有聽說過這些。”

我實在是有點兒佩服這位舒貴妃了,她話裏有話的本事真是世間少有啊!

我正思索着該如何去回應舒貴妃,方能不傷了皇後的顏面,最好還能再扳回一城來,卻偏偏沒想到,就在此刻,身後傳來了一個洪亮的聲音。

“孫兒給太後請安——!”

回眸一看,是李祯。

阖宮上下,又是該跪的跪,該行禮的行禮。

太後喜極,直招着手:“哎喲,我的乖孫子怎麽來了?來皇祖母這兒,給皇祖母看看!”

不對呀,今天是女眷們的家宴,沒有皇上和皇子們什麽事兒啊?

舒貴妃好像也沒反應過來,一雙美目中帶了點兒疑惑。

至于皇後,直接開問:“太子,你怎麽來了?”

李祯一襲朝服未換下,朝皇後行一禮:“回母後的話,兒臣早上帶着太子妃一起入宮後,便去上朝了,後與父皇在禦書房商議政史,一刻鐘前剛剛結束。父皇叮囑兒臣,太子妃第一次赴家宴,不太識得宮裏的諸位娘娘,兒臣應當來陪她一道。兒臣自己也不放心,便過來了。”

他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,眸光瞥過舒貴妃一眼。

舒貴妃的嘴角一挑,挑出一個不屑的冷笑來。

“你父皇說得對。”皇後瞬間找回了場子,轉向太子,笑得得體而又大方,她牽着我的手,把我交予太子手中,還拍了拍我倆被她強行相疊的手背,“你平日是裏最心疼丹心不過的了,你便帶着她去認一認有品階的妃嫔,以及還住在宮裏的弟弟妹妹們。”

碰上李祯手背的那一瞬間,我感覺掌心一涼,下意識想收回,卻被皇後按住了。

這是我第一次,真正意義上,觸碰到李祯。

在皇後抽手之後,李祯很自然地牽住我的手。

那一剎那,我感覺渾身都不自在。寬大的袖袍擋着我倆的手,我試圖掙脫,想讓他放開,他卻捏得更緊,似是在示意我不要亂動。

我就這樣被牽着,一步一步走到太後的跟前。

太後拍了拍李祯的臉,絮絮叨叨地說他瘦了,定是勞累的,要多出去跑跑馬、打打球,注意身體雲雲。又拉我上前細細看了一圈,先說我模樣标志,接着又說了好幾個“好”字,我猜她大約沒什麽好誇的了,幹脆從手臂上褪了個翡翠镯子給我,說這是皇祖母賞你的。

我謝了恩。

這時,李祯卻道:“皇祖母,兒臣有一樁關于您孫媳婦的趣事,還是剛剛在禦書房從父皇那兒聽來的,您可想聽?”

“哦?說來聽聽?”太後道。

廳內衆嫔妃的目光都被吸引了過來,就連我也在犯嘀咕。這又有我什麽事兒了?

李祯開始說故事:“兩年前,鎮南将軍奉旨讨伐百越國,兩軍于河內對峙。我軍雖有優勢,但糧草已然不足,若再拖下去,優勢便會變成劣勢。但那百越王趙仲,十分狡猾,東躲西藏,就是不肯正面交戰。眼看着就要拖不下去了,就在一個明月高懸的晚上,您的孫媳婦——”

李祯指了指我。

“她點了八百騎兵,帶隊繞過一個山頭,繞至百越軍帳的後方,先是偷偷燒了敵軍的糧草,接着,趁敵軍忙于救火、亂作一團之時,潛入趙仲帳中,直取了趙仲的首級!這邊兩年前是河內大捷的過往。”

整個廳內鴉雀無聲。宮妃們面面相觑,就連舒貴妃都瞪大了一雙鳳眸,看向我這兒。

只有皇後,坐于席間,施施然壓了口茶,掃了眼全場,一副“我不是針對誰,你們在座的都是渣渣”的樣子。

太後驚得拍了拍胸口,看看我,又看看太子:“真、真的啊?”

太子笑道:“這事兒畢竟事關女兒家聲譽,鎮南将軍陳昭便壓下來沒有上報,而是将功勞記在了她長兄頭上。後來陳昭又怕欺君,私下了寫了一封密函交于父皇,特意說明了此事。”

“天吶……”

“不然您想,為何她本不在候選名冊中,卻又被冊封為太子妃呢?是皇上想起了□□元後,當年于馬背上陪□□打下了這江山,感其巾帼之姿,便慎重考慮了冊丹心為太子妃。後程将軍道,她的名字,便是取自‘一片丹心照汗青’之意。”

我怎麽也沒想到,我死守着的、生怕我一家子掉腦袋的秘密,卻在這樣的場合、以這樣的方式講述了出來。

原來皇上早就知道!

我登時才明白,爹娘和哥哥們動辄叮囑我不能亂說這件事,還威脅我說會掉腦袋,大概還是因為怕我兇悍的名聲傳出去以後嫁不出去吧?!

總之,太後娘娘拍着胸口直喊“我的個乖乖”,舒貴妃的臉色帶着五分被打臉的難看和剩下五分心有餘悸,皇後娘娘喝着茶,一臉“你們這群沒見過世面的女人”的樣子,一群小宮妃們在竊竊私語。

我方才想起,皇後娘娘出身于英國公家。老國公曾任天下兵馬大将軍,想來娘娘年輕時,也是個彪悍的。

我本以為到這兒便結束了,卻沒想到李祯給皇太後講了這麽一長串故事,目的只是做個鋪墊。

他轉頭對舒貴妃道:“方才在壽康宮外,聽見貴妃娘娘說要送教養嬷嬷給丹心,那真是大可不必。丹心對宮規不太熟悉,是因為自幼習的是我朝軍規軍紀,紀律更加嚴明,也更容不得沙子。本宮怕碰上或自以為是、或愛嚼舌根的奴才,就直接被她打了幾十軍棍,那本宮想替貴妃救人都來不及。”

我:“???”

我是這種人嗎?我什麽時候成這種人了?我從不打下人棍子的!我在家只有被我爹打棍子的份兒啊!

直到這時候我才明白,李祯鋪墊了那麽多,是為了讓我在後宮威名遠播,然後……給他和皇後撐場子?!

這個男人真是壞透了啊啊啊啊啊啊啊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推薦